一、構造柱砌筑工藝
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墻體,應先綁扎構造柱鋼筋,然后砌磚墻,最后支模澆筑混凝土。磚墻應砌成馬牙槎(五退五進,先退后進),墻與柱應沿高度方向每500mm設2根直徑6mm的水平拉結筋,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少于1m。
二、磚墻留槎工藝
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,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,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,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2/3。
三、搭砌工藝
中小型砌塊墻體應對孔錯縫搭砌,搭接長度不應小于90mm。承重墻嚴禁采用斷裂小砌塊,小砌塊應底面朝上反砌于墻上(針對盲孔砌塊)。墻體灰縫厚度宜為10mm,但不應大于12mm,也不應小于8mm。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。
四、芯柱設置工藝
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設構造柱,門窗洞口兩側應設抱框柱。構造柱及抱框柱應留設馬牙槎,支模時應加設海綿條防止漏漿。構造柱鋼筋應伸至頂部混凝土結構內錨固。對于通孔砌塊按圖集要求設置灌芯柱。構造柱(芯柱)鋼筋采用預埋或后錨固(植筋或脹栓固定)方式與混凝土結構連接。
五、門洞處連系梁、過梁設置工藝
當墻體凈高超過4m時應在墻體中部設置圈梁(現澆混凝土帶),圈梁沿墻通長,在門窗洞口處宜與過梁結合,圈梁截面、配筋、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及規范圖集要求。窗口下部應設置窗臺梁,窗臺梁不沿墻通長。
六、拉結筋設置工藝
砌塊填充墻應沿框架柱全高每500mm設2根直徑6mm的拉結筋(墻體>240m時為3根直徑6mm的鋼筋 ),拉筋伸入墻內的長度L:抗震設防烈度6、7度時不應小于墻長的1/5且不小于700mm;抗震設防烈度8、9度時宜沿墻全長貫通,其搭接長度300mm。拉筋與混凝土結構連接可采用預埋或后錨固方式。
七、墻體底部砌筑工藝
采用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體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墻體,或墻體位于地下室等潮氣較大的房間時,墻底部應砌燒結磚或多孔磚,或砌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,或現澆混凝土坎臺,或往混凝土空心砌塊內灌C20混凝土,其高度均不宜小于200mm,且應高于建筑地面面層至少100mm。
八、墻體頂部砌筑工藝
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,應留一定空隙,待填充墻砌筑完并應至少間隔7d后,再用實心磚將其斜砌擠緊。當空隙較小時采用膨脹細石混凝土填實。
九、與機電專業配合
墻體上的洞口及管線槽應在砌筑時預留出,不得后鑿。應采用無齒鋸切割整齊,線槽采用C20細石混凝土灌實。墻體上嚴禁橫向開槽。